新時代賦予了資本市場新的定位和使命,必須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加快資本市場改革,大力發展直接融資,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9月9日至10日證監會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會議提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深改12條”明確了下一階段資本市場改革任務。9月11日,《人民日報》刊發了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的署名文章,題為《努力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易會滿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加強資本市場頂層設計,改革舉措將成熟一項推出一項。
公募基金管理人作為市場重要的專業機構之一,應更好地發揮長期機構投資者作用,為更多的投資者創造合理的長期回報,為資本市場提升效率,為經濟結構轉型貢獻力量。
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 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
署名文章里具體提到六個方面的工作,包括實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從把好入口、暢通多渠道出口,加強持續監管等方面精準發力,使上市公司質量有較大提升;打通基金、保險、企業年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入市瓶頸,積極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
經過21年的發展,公募基金行業已建立起先進完善的制度體系,具有規范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托管制度、風險控制體系,其產品因門檻低、多樣化、運作規范、流動性好、操作靈活方便,成為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
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13.46萬億元,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規模2.696萬億元,占比19.7%。投向股票資產的權益類基金過去十年來發展緩慢,在整個資本市場市值和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中占比均較低,使得公募基金的長期價值投資能力和專業定價能力未得到充分體現。
從國際成熟市場來看,截至2018年底美國公募基金股票型基金占比54.5%,持有美國上市公司流通股份約占30%,近三十年來美國公募基金資產規模、標普500指數和美國GDP幾乎同步上漲,相互促進。
我國權益類基金之所以發展不快,核心原因之一是持有人盈利體驗不佳。統計顯示,自開放式基金成立以來,截至2017年底,權益類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18%,債券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7.84%,公募基金累計向持有人分紅1.66萬億元。權益類基金長期收益率分化明顯,規模隨市場漲跌大幅波動,導致實際的資產加權回報率較低,投資者盈利體驗不佳。
相比而言,美國公募基金結構更為均衡的一個原因是,投資者普遍可以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選擇不同類型資產進行投資,不需要過多在資產之間進行性價比的比較。此外,美國養老金等長期資金規模龐大,能夠承受短期波動獲得長期回報,使得股票資產成為最主要的選擇。
公募基金在股票資產投資領域的長期實踐積累了豐富經驗,發展權益類基金,引導市場價值取向從短期逐步轉為長期價值投資,降低波動性;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定價優勢,支持優質企業長期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持有人長期盈利體驗,讓公募基金成為投資者間接參與股票市場投資的首選,這是公募基金管理人應當擔當和踐行的使命。
著眼長期價值 營造權益類基金發展氛圍
資本市場是投融資市場,吸引優質公司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投資市場,在充分發揮市場價值發現功能的同時,為投資者創造較好的經風險調整后的長期回報是關鍵,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倡導長期的機制和文化,將有利于推動權益類基金發展。
從投資者行為來看,隨市場波動而頻繁申購與贖回較為普遍,由于權益類基金的特征,如果投資者在資金投入時點、價格,投資周期,以及產品選擇上等把握不利,容易導致虧損。我們股票資產和權益類基金雖然長期收益率較高,但短期波動明顯,較低的性價比使得投資者將更多的資金投向低風險的債券資產。通常情況看,投資者的理性投資會促使資金從性價比低的資產流向性價比高的資產。
基金行業是對外經營信任的行業,信任的建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需要跨越周期的驗證。管理人需要堅持投資者利益第一,在公司治理結構層面形成股東與客戶利益一致,建立長期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股東文化,管理層保持長期經營的思維以及風險管理文化的真正落地。與此同時,基金行業也是智力密集型的行業,對內經營人才,尤其是主動管理。秉承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注重基本面研究,提升專業投資管理能力,為持有人創造長期價值。
加強投資者保護,引導投資者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選擇不同類型資產進行投資,堅持長期導向,引導理性投資,資產管理人需著眼長期,制定長期戰略,而非簡單的規模、收入、利潤排名,采取中長期的激勵約束機制;資產管理行業應淡化短期業績排名,減少投資者對短期排名的關注,理性看待市場波動;通過制度、機制、文化等多種方式和途徑,倡導理性投資、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引導市場看重股票的長期表現,樹立為投資者創造長期穩健回報的理念。
長期機構投資者的壯大是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支柱,尤其是養老資金等真正的長期投資者。從國外成熟經驗看,公募基金是養老金投資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權益類基金為個人養老金賬戶重要的配置工具之一。養老金制度是維系現代社會運轉的基本制度之一,關系到我國養老體系可持續發展與國民的養老福祉,應積極發揮權益投資能力、股票基金等在養老金投資中的作用。
隨著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深入推進,公募基金作為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工具屬性將持續強化,資產管理人秉承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憑借專業投資研究能力,以合理的價格長期投資于優質企業,支持優質企業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投資者通過權益類基金分享優質企業的長期價值創造,獲得較好的經風險調整后的長期回報。通過市場各參與主體的共同努力,讓資本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資產定價、緩釋風險的作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惠及投資者。